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

再談供款佔收入比率的問題〈蕭若元:最新蕭析〉2014-07-25




關於供樓比率問題,本來我想等徐教授那篇文的下篇才講,但等了一段時間,而他又寫了其他話題,所以我先評論了幾句。基本上我和徐教授都有一致的地方,也是周顯沒看到的東西,就是供樓比率和金管局收緊按揭政策有關。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,金管局如果按揭政策加一個壓力測試,當成兩厘利息。而供款比例又不能超過五成,得出的結果一定是四成多,不可能有五成。然後,我今日看了徐教授篇文,這一點大家都同意,因為樓價高,而金管局話樓市不正常亢奮,實際上是收緊了按揭比例,令供款比率下跌。


另外一點,徐教授補充意見,因為可能這會令最窮的人退出物業市場。所以在2013年,2012年以後的Debt Servicing Ratio還是下跌。這件事是有點不明的。徐教授可以再答。如果金管局實際上把供款比率調到46%左右。當樓價上升或者供款比率下跌的時候,都會導致一部分人買不到樓。樓價上升會令你超出供樓的範圍,如果借錢比例下跌,也令最窮的人也買不到樓,結果也是一樣的。

我要問為為何在2013年會下跌呢?徐教授話最窮那些人移出了,那最窮的人供款比率是不是可以超過46%?那又不是。他們是不買而已,他們一買,供款比率也只是得46%。如果最窮的人如果供款比率高一些的話,他們不買的話,那供款比率的數字是會被拉低,但大家都是40%多左右的時候,那個階梯都不會變的,都是維持在40%多左右的水平。假如規定不能超過45%,那個人只是買到或買不到。不會佔收入70%的人來買,因為他們根本是不能買,所以整個階梯向下移的話,結果那個供收比例是沒有分別。數學上,我是看不到那個分別。因為一跌出那範圍就已經不能買了,都是46%。除非窮的人的供款百分比很高,他不買的話,就令到供款比率拉低了。

另外,要看這些樓的成交組成是怎樣。2012年辣招以來,究竟大中細價樓的成交比例是怎樣。大中細樓的供款比率又有沒有不同。另一個真相是大價樓的供款比例是最低。因為金管局收得最嚴,其實50%都借不到的。大價樓成交最少,借的比例也最小。以前大價樓是靠收租來供,大價樓的供款比率可能是細過細價樓。消失的成交是大價樓,這是第二個考慮。


第三點,是我的觀察,其實兩點都不是,因為2012年至2013年2014年,為何供款比率在金管局借錢比率不變的情況下,而供款比率下跌呢?真實的理由是銀行執行嚴格了,以前是隻眼開隻眼閉,給你高一點比例。但現在已不同。同一政策,因為執行的鬆緊不同,所以也得到不同的比例。另外,我提出的作弊。真實情況是因為作弊。如果是買中細價樓,作弊的比例是高於一切,去到80~90%,如果用金管局那套嚴格的比例,大部人都買不起樓。


即時聊天室:http://goo.gl/ToDqof

謎米香港 www.memehk.com

Facebook:http://ift.tt/1cAK50c


The post 再談供款佔收入比率的問題〈蕭若元:最新蕭析〉2014-07-25 appeared first on MoneyMindConcept.






from WordPress http://ift.tt/18oXY5q

via IFTTT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